目前非钢产业已经在部分钢企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走好多元化道路是值得钢铁业内人士认真思考的问题。钢企应该先探“近邻”再访“远亲”。具体来讲,就是要首先立足钢铁产业本身,大力发展“近钢”产业,以钢铁行业为起点向上下游辐射发展,做大做强钢铁产业链。在做足调研和有精力的情况下,再适度发展“远钢”产业。对于钢企而言并没有脱离钢铁的圈子。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在这个方向发展多元化是轻车熟路的事情,不必担心因为经验不足而交过多的学费。
在投资方面占用资金相对较少,可以充分利用钢企本身现有的渠道和资源,实现花小钱办大事的目的。如果盲目将资金投入其他关联度相对较弱的行业,则可能面临资金占用多、收益回收周期长等难题,将增加企业资金风险。特别是在银行对钢铁行业抽贷加紧的今天,和气体污染物相比,这些固体污染物完全是被放错地方的“宝物”。对这些资源的二次开发和利用完全可以实现变废为宝,为钢企带来可观的财富,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有助于钢铁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从原有的粗放型发展转为循环经济发展,提升钢铁企业在环保方面的竞争力,减少不必要的“环保欠账”。
现在各企业开展的对标挖潜活动,就是在做着类似的事情。我们要做的是将它产业化、规模化而已。高炉余热资源,焦炉、高炉、转炉排放的煤气,各类废油、废水、热电蒸汽等的回收再利用也已经初见规模,不仅实现了节能减排,还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就近原则为主,适度扩展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更符合当前中国钢铁行业的基本国情;以延伸钢铁产业链的多元化经营更适合中国的钢铁企业。未来,依托钢铁产业链市场导向的多元化战略会是助力钢企尽快走出困境的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