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始于2002年。在此后的10年间,我国的钢铁产能从2亿吨增加到8亿吨,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已经达到了10亿吨。但各地仍有在建项目,造成了产能的严重过剩,同时也导致了利润持续下滑。80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441亿元、利润15.8亿元,销售利润率几乎为零。2013年,去除多元产业收入,全行业中钢铁主业的利润为负值。今年第一季度,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逾23亿元,累计亏损面超过45%。
2014年10月我国钢材产量9525万吨,同比增长2%;1~10月我国钢材产量93447万吨,同比增长4.7%。2013年中国人均耗钢已经达到了576公斤/年,接近发达国家峰值点的数据。这说明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了峰值区,而且会有一个大致5~10年的在7.5亿吨~8亿吨的平台峰值区。
给连年盈利不佳的国内钢铁行业带来了喘息之机。但是,面对着这种回暖,更多的机构和专业人士均表示不乐观,认为受到国际市场、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回暖势头恐怕很难维持太久。今年前三季度,国内重点钢铁企业的利润有所增加。前三季度,国内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172.40亿元,同比下降0.22%,但实现利润192.82亿元,同比增长71.26%,整个行业的销售利润虽然只有0.67%,但远远高于去年的0.34%。而且由于国内铁矿石资源不足且质量不高,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很高,2013年我国进口铁矿石8.19亿吨,同比增长10.2%,对外依存度约67%。
根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国际钢铁价格依然处于下跌势头,中国的进口铁矿石数量也持续增加,1~10月中国进口铁矿砂7.8亿吨,增加16.5%。为盈利不佳的国内钢企带来雪中送炭的效2014年10月份铁矿石进口数据呈现发证数量、平均价格均大幅下跌的现象。且不说中国钢铁行业对国际铁矿石价格的话语权不足,即便国际铁矿石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这也很难给国内钢企盈利状况带来根本性改变。钢企的利润若想真正实现质的提升,原料成本下降远远不够,订单能否增加则是重要因素。
消费增速为11.5%,降至年内新低。此外,工业生产增速亦回落0.3个百分点至7.7%。诸多指标疲软,显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存。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7722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4%,增幅较1~9月回落0.1个百分点,投资增幅目前已连续9个月持续回落,且创下63个月来新低。
据中国钢铁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介绍,从国际上看,所有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经济高速发展、钢铁工业蓬勃发展,然后经济恢复到常态、钢铁工业过剩调整这样一个过程。比如在二战之后,欧洲各国都进行重建,当时法国、德国等11个欧洲国家的钢产量超过2亿吨,仅德国的钢产量就达到8000万吨;现在这11个国家的钢产量只有不到7000万吨。鞍钢总经理张晓刚不久前在一次报告中指出:“可以推断,未来几年将是我国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期。在这个调整期内,钢铁工业将完成区域产能结构的调整、设备与产品结构的调整、盈利模式的调整;总体发展方式上,由做大向做强、由以规模增长为主向可持续绿色发展方式转变。”
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必然给整个钢铁行业带来巨大影响,尤其是进入第四季度,也是钢铁行业的淡季,整个行业的国内需求更不乐观。但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比如可能会频繁出现的“双反”,将会制约中国钢材的出口。已经引起了外国竞争对手的抱怨,而且这些国家已经由欧美、日本等国家扩大至南非、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就连韩国钢铁企业也开始抱怨中国的出口钢材抢了他们的销售份额。
中国钢铁对美国出口量也在增加,导致美国9月份的钢铁进口量增长50%。11月上旬,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肯定性终裁,认定从中国大陆进口的无取向电工钢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中国钢材的低价优势是出口增加的重要因素。有分析称,中国钢铁成本低廉,其价格比韩国低40~50美元/吨,比日本低约100美元/吨。这种低价的策略也导致长期以来国内钢铁行业盈利水平低下。目前国内的高铁和汽车行业用钢仍然主要进口,高附加钢铁产品缺乏。日前,国家已经放开了钢铁行业对于外资的限制,可以预见的是将会有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的钢铁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