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原本放在厂里过剩的产量,运送到钢材集散地仓库进行销售。在经营中,这些中小钢厂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在集散地开设门店,接受预订,按船期发货或销售合作仓库内的库存;另一方面,与当地的钢铁物流企业合作,根据事前的约定,钢厂将货发送到指定仓库后收取一定的预付款,10天~15天后再根据这段时间市场行情结算,钢厂会在每吨计价上让出事先约定的销售费用。这种创新的销售方式,抹掉了代订、托盘的资金成本,又将原本钢贸商承担的市场经营风险有效分解,由钢厂、钢铁物流企业和钢贸商共同分担,深受钢贸企业的欢迎。从2013年下半年试行的情况看,库存前置式经营方式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大行其道。
不难看出钢贸行业传统经营方式随着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正在出现分化的苗头:有一部分传统经营方式正处在颓势,如串换、搬砖头、代理等经营方式的市场占有份额降低了不少,特别是钢厂代理商队伍在过去一年里大幅“瘦身”,这与钢贸商资金短缺和盈利减少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另有一部分经营方式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正在被沿用,如托盘、代订、网购等经营方式,在加强监管和细化环节管理后,市场份额有所增加。此外,在现货交易和网购中,还孕育了许多新的经营方式,并焕发强大生命力,值得关注。总的来说,2014年钢贸商要打响经营方式“突围战”,须在以下四大“战役”里取胜。
尤其是30crmo钢管钢材市场行情长期倒挂,上海钢贸行业亏损经营,不得不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尽管这样的变化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发生,但在2014年,钢贸商将打响经营方式“突围战”。由产品自身固有特征决定的,并且会随着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随着这样的变化,传统经营方式会逐步让出一定的市场份额,而创新经营方式将逐渐扩大市场份额。2013年,上海钢贸行业资金短缺,行业盈利状况跌入谷底,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所有这一切似乎都表明,钢贸行业传统经营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钢贸企业若要谋取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突破传统经营瓶颈,以创新经营为武器,打响钢贸经营方式“突围战”。
2014年可能出现破产潮的九大行业为造船、钢铁、LED(发光二极管)、航运、家居卖场、中小房地产企业、信托公司、第三方理财、PE(私人股权)投资机构等。把钢铁工业纳入其中,是与自身产业结构有关。建筑钢材历来占据我国钢铁行业“半壁江山”,约有60%的份额。当前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中期,基础建设、房地产等消耗建筑钢材的项目规模有所缩小,反映在市场上就是需求不旺、生意难做。钢铁行业要再度崛起,人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拉动需求上,但现实情况是,我国钢材市场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饱和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交易代理、代订、托盘等经营方式所担受的成本、风险和能取得的盈利不对称,一些中小钢厂的产品在失去成本优势后,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