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税3905亿元,同比下降141%而主营业务亏损2168亿元,增亏16768亿元;亏损企业43户,占统计会员企业户数的426%。亏损企业产量占会员企业钢产量的368%;亏损企业亏损额1855亿元,同比增长985%。尽管钢铁行业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突出、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但钢铁行业依然拥有发展的亮点和突破口。中国钢材出口大幅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钢材5240万吨,同比增长278%进口钢材665万吨,同比下降82%。上半年累计净出口钢材折合粗钢4766万吨,同比增加1279万吨。
在2015年的前5个月,中国钢铁出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50%。而在中国钢铁大量进入印度市场之后,作为世界第四大钢铁生产国的印度,在从2014年3月31日至2015年3月31日的一年里,由钢铁出口国转为进口国。未来10年内,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总计需要8万亿至10万亿美元。麦肯锡曾经估算,为了维持经济增长,到2030年全球道路、电力以及水利等方面投资将需要至少57万亿美元。
中国中冶(行情0+0%,咨询)、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与FerrumCorp公司共同签署了哈萨克斯坦100万吨/年综合钢厂项目备忘录,标志着中哈两国在钢铁建设和投资领域合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有利于资源开发、转移优势产业,而且能够有效解决钢材贸易争端,输出技术和装备。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也将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新目标。我国钢铁产量已连续18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生铁产量从2005年的344亿吨上升到2014年的712亿吨,复合增长率842%;粗钢产量从2005年的353亿吨上升到2014年的823亿吨,复合增长率985%;钢材产量从2005年的378亿吨上升到2014年的1126亿吨,复合增长率1290%。
国际钢铁协会(WSA)发布了《2014年世界主要钢铁企业粗钢产量排名》(300万吨以上)。入围该名单的有100家钢铁企业,其中53家来自中国。中国钢铁企业占得排名的半壁江山,充分说明了中国钢铁行业在国际钢铁行业的地位。其发展壮大要求较高的产业集中度作为前提条件。纵观过去几十年,需求扩大使钢铁利润不断增加,特别是技术含量低的钢材品种,导致小规模钢铁企业大量增加;而大型企业生产的高端板材市场有限,导致高端产能过剩,由于客观原因难以根据市场调节生产,低价出售造成了大型板材巨额亏损。同质化造成的恶性过度竞争,中国钢铁工业集中度稳步下降,反观全球钢铁企业的集中度却不断上升。
在国际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内耗严重、结构性产能过剩等问题使得具备国际竞争实力,能够引导中国钢铁产业走向世界的企业十分缺乏。在此背景下,推进不同类型的企业重组,促进优势企业发展构建钢铁产业集群显得尤为重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朱继民在2015年第三次信息报告中指出,“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发展目标锁定:化解产能过剩、进行大型结构性重组、遏制行业无序竞争、加大产品创新、促进绿色发展,以及鼓励企业走出去。但是经济向好面没有改变。去年四季度开始的货币政策调整,使流动性适度放松,作用会在下半年进一步显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战略逐步落地,以及“一带一路”项目也将持续推进。随着“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发展目标的逐步落实,钢铁行业也会从寒冬中感受到那一丝久违的春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