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转变观念,把传统的钢铁工业跟现代的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钢铁行业升级,打造钢铁工业的升级版。”1月12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五次会员大会上,当选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的迟京东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说。
技术创新是行业升级的驱动力
“技术创新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重要的驱动力和推手。今后钢铁行业发展的关键是怎样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升级。目前我们已经解决了数量问题,实质上也解决了品种问题,关键是怎样再上一个台阶。而再上一个台阶的本质就是升级问题。”迟京东表示。
“要想实现升级,关键就是要做好质量工作。但这个质量不仅仅指产品质量,至少要包含发展的质量和环境的质量。发展的质量包括效益、管理、技术、产品,而环境的质量则要求资源和能源的最大化和高效化利用,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迟京东进一步解释道,“企业过去发展的是规模效益,但今后单靠规模效益这种粗放式的发展不行了,要讲求发展的质量效益。提升质量效益包括管理的创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技术的再提升等。”
改变观念向钢铁智能化迈进
德国提出了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4.0”革命。但迟京东认为,不要轻易抛出钢铁4.0这个概念,因为4.0这个概念不符合中国钢铁发展的规律,而是要通过智能化,打造中国钢铁工业的升级版。
迟京东说:“钢铁制造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对钢铁工业的发展首先带来的是理念和思路上的变化。过去我们是肩扛人抬,现在是自动化。过去,用户到钢铁企业订货,产品规格都是固定的。这种模式是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以钢铁生产为中心而形成的。将来的趋势是以市场和下游最终用户为中心,按照客户需求进行科学定制和科学生产。而科学定制、科学生产,就需要信息化、智能化。因为每个用户的需求差异很大,这种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上的不同就会导致各个企业不同的发展路径。”
“这种思想观念的改变,将影响企业今后的发展、规划。智能化最重要的就是定制化,定制化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专业化。如果企业无法实现专业化,又如何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迟京东补充道,“此外,智能化也改变了生产经营模式和销售模式。过去销售模式都是靠中间贸易商,而现在则是企业自己的国贸公司,按照用户的要求生产、加工。将来的竞争完全靠价格是不行的,而是应该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智能化和定制化制造,更好地为用户服务。那么,这方面的竞争就不仅仅是生产本身了,而是全产业链的竞争。举例来说,一辆几十万元的轿车大约用1.5吨钢材,这个钢材再值钱,又能占多大比重?这说明,客户对质量和性能的要求更高。这个竞争就是质量、性能和服务的竞争。将来,钢铁工业升级版的着眼点、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与现在会有很大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