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同时,还有许多更加重要的问题要通过“三大战略”的实施去解决,比如怎样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站上对外开放新高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作用,从而对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等等。因此,“三大战略”被寄予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第二春最强大动力之一的厚望。
将世界机遇变成中国的机遇,将中国的机遇变成世界机遇的“一带一路”所承担的功能,不仅仅是解决如何实现跨国界的区域协同发展问题,更需要解决中国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站上对外开放新高度、新平台的问题。因为,过去中国的对外开放工作,立足点主要放在“引进来”,引入的力度很大,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很大。但是,当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如果继续走单面“引进来”之路,瓶颈也就会越来越明显,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中国“走出去”的力度很大,速度也很快,但是效果却并未达到预期。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都有一种“捡垃圾”的感觉,有一种为“走出去”而走出去的感受,无法看到“走出去”的希望与效果。
又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只有约21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约29%。毫无疑问是今后发展的重点,也是最需要资本投入、企业涌入的地带。如果能够将这一战略实施好,对中国企业和资本“走出去”将产生极大的推动力。“一带一路”作为走出去的国家战略的代表,自贸区作为对外开放的代表的意义愈发重要。两者相辅相成,市场也由此预期,“一带一路”有望以自贸区形式推动,经由国内自贸园区和国际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速而逐步落地。那么,中国不仅能够扮演“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角色,而且能让中国的对外开放工作迈上新台阶、跨上新平台、站上新高度。
“三大战略”的立足点是解决区域协同发展问题。也就是说,不管是“一带一路”的跨国界,还是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的跨省界,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致力于区域的协同发展,从而使经济社会发展更协调、更平衡,最终达到更和谐。不过,深入分析,“三大战略”所承担的任务以及需要发挥的功能,也存在很大差异,需要结合各自不同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作用,从而对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