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的盈利情况呈现出向优势企业集中的特点。宝钢、沙钢、新兴铸管、中信泰富4家实现利润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共盈利134.44亿元,其中宝钢实现的利润占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的55%。减亏前10名的企业合计减亏228.49亿元,是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增加额的1.35倍,为全行业扭亏为盈作出了重要贡献。”屈秀丽说。钢材价格大幅下跌是主要的减利因素。2013年1月~11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钢材平均结算价格为3451元/吨,同比下降323元/吨,降幅达到8.56%。使炼钢生铁制造成本同比下降了10.24%。“但是,铁矿石价格受需求增加和进口垄断的影响,价格并未同步下降,是制约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屈秀丽指出。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海关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为129.03美元/吨,同比上涨0.28美元/吨,涨幅为0.22%。
2013年,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钢铁企业采取各种措施降本增效,总体经济效益有所好转。但由于钢铁产能释放较快,国内市场继续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钢材价格同比回落且低位运行,行业盈利仍处于较低水平。2013年1月~11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3%,实现利税同比增长26.54%,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61.8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012年同期为亏损7.56亿元;销售利润率仅为0.48%,同比虽提高0.5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工业企业最低水平。2013年1月~11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实现盈利58.15亿元,但20crmo无缝钢管盈利能力仍然偏低,主营业务利润率只有0.17%。
增速弱于预期。2013年1月~11月份,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7.36%,增幅提高5.63个百分点。在主要用钢行业产品中,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8.1%,中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增长12.0%,家用电冰箱产量同比增长11.3%,房间空调产量同比增长11.3%。“但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在2012年同比下降11.8%的基础上,再次大幅下降24.5%;铁路机车产量在2012年同比下降30.3%的基础上,再次下降19.4%,显示出需求增长弱于预期。”屈秀丽说。钢材价格呈现低位窄幅波动运行的态势。据钢协监测,全年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平均为102.76点,下降了9.00点,降幅为8.05%。其中,长材价格降幅为9.04%,板材价格降幅为6.63%,长材价格降幅大于板材。
钢材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低迷,大家对钢材市场预期较为悲观,再加上流动资金紧张,贸易企业和用户存储钢材的积极性有所降低。2013年,钢材社会库存在3月末达到历史高位后,开始逐月下降;企业库存上半年相对偏高,下半年略有回落,9月份之后相对平稳。2013年1月~11月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增速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增速大幅回落9.8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投资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20crmo无缝钢管民间资本完成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投资额占全国投资额的77.25%。”屈秀丽表示。
钢铁行业总体市场环境好于2012年。“钢铁企业努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内部管理,积极节能降耗、降本增效,钢铁生产、出口和经济效益都保持增长态势。”屈秀丽说。钢铁生产保持增长。2013年1月~11月份,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7.8%,生铁产量同比增长5.9%,钢材产量同比增长11.5%,增幅分别比2012年高出4.7个、2.2个、3.8个百分点。同期,钢协统计会员钢铁企业的产量同比增长7.9%,略高于全国7.8%的平均增速。但是,前10家钢铁企业产量所占比重同比下降了0.4个百分点,至39.09%,产业集中度继续小幅下降。
长材产量增幅较大。“固定资产投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对长材需求拉动仍较明显。”屈秀丽说。2013年1月~11月份,我国长材产量同比增长12.4%,增速超过板带材增速2.1个百分点,超过钢材增速0.9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汽车板带产量同比大幅增长14.38%,支撑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持续增长,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进口略有增加。2013年,我国出口钢材6234万吨,同比增长11.9%;进口钢材1408万吨,同比增长3.1%;进口钢坯55万吨,同比增长53%;材坯合计折合粗钢净出口5079万吨,同比增长14.4%。同期,进口铁矿石8.19亿吨,同比增长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