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crmo合金钢管:货币政策的目标出现复杂化。在危机之前,有二十多年时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保持低通胀,即通货膨胀目标论。而且是越简单越好,这样大家的理解、与央行的沟通越好,使得效果越好。所以,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央行制定一个目标—通货膨胀,一个利率—政策利率。总的来讲,应对未来的复杂形式,央行制定了更多的货币政策目标。例如美联储将目标定为保持低通胀和充分就业。也有很多国家制定了很多不同的目标。
对应对危机略显不足。中国的货币政策历来是四目标:低通胀、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创造适度的就业机会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对于中国的多目标,有些人评论认为第二个、三个目标有可能比较重叠。这个说法也是有道理的,但不是100%的准确。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各个国家的做法不同。有的国家认为,如果你是已经采纳了自由浮动的汇率机制后,国际收支平衡不是太重要的目标,央行可以不管理他。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国际收支平衡是我们一个非常难对付的要点。我们要花很多精力观察和研究这个事情。这里也有很多政策是依此来筹划的。因此,这个目标是正确的。
中国现在的货币政策工具够用,没有必要采取QE这种大规模刺激。他还指出除了低通胀等四个一贯的目标,保持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也是央行的重要目标。周小川强调了中国的货币政策一贯以来的四个目标:低通胀、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创造适度的就业机会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同时,他还指出保持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也是央行的重要目标。此前,周小川曾表示,低通胀是中国央行最重要的目标。周小川还回顾了危机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一些新手段。他指出美国在采取零利率之后,已经无法采取常规的货币政策,所以才会采取量化宽松(QE)等非常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扭曲操作”和“前瞻性指引”等新调控手段都是为了调节中、长期利率而出现。
“现有工具是够用的,同时我们即可以选择口头干预,也可以使用货币政策实际出台的调整”。所以,中国“没有必要使用QE对经济进行刺激。”我们也接受国际上的经验,未来可能有所谓央行的政策利率,并让政策利率起到更大作用。而起作用的前提是,央行向商业银行融资,以此通过融资成本来对商业银行施加影响。传统上,这是一个短期利率。但是也可以考虑此次金融危机后经验,短期利率可能有时候不够有效,由此可以考虑增加一个中期利率。总之,央行给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的架构。
我们回顾一下过去货币政策,在危机之前的主要说法。首先,涉及到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过去危机前二十多年的进展,让央行更加关注价格型政策,同时认为数量型政策与价格型政策是一回事。我们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他们是一种线性的对偶关系。具体来说,以中国为例,价格型货币政策是利率,数量型是提高准备金率。那么有些人说,你把存款准备金提高0.5%相当于利率提高0.25%。如果降低0.5%存款准备金率相当于利率降低0.25%。这大致上是线性的对偶关系。反过来说,你不针对什么也相当于调整了流动性。
在中国来讲,多年来的教育,特别是老的教科书都是货币数量说。这就是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应该和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相适应、基本上一致,否则多了的话就是通货膨胀,少了就可能抑制经济增长或者是通货紧缩。但这理论在危机之前就发生了很大转变。大家更多注重货币存量,即广义货币与金融资产之和,已经远远大于社会中年度的货币和商品供应总量。这也就是说实际上可以转换成为购买力的货币数量是相当大的。所以保持低通胀是要稳定预期,以这个角度来做的。
短期利率有一个区间。到了下限后,金融机构就可以向央行融资;到了上限时候,央行会减少这样的融资。而这个中间值就是央行的短期政策利率。我们会向这个方向来发展。周小川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切分点,阐述了各国的货币政策前后不同以及出现的新名词,通过穿插评论的方式向台下听众详解相关名称的由来,同时引申提出中国在下一步改革开放中,人民银行所要做的事情。
货币政策出现了很多新的名词。我就用一个这样的方式将新名词串联起来,然后给大家做一个介绍。从演变的过程来说,我会讲到一些国际情况,其中会夹杂着对国内货币政策框架改革发展演变过程一些评论。货币政策框架有很多新的变化、新的名词,如数量宽松货币政策、零下界、前瞻性指引等内容。我想说我们既不是研究性也不是普及性的讲演,我想把这些新的概念串联起来。
大家还有一个议论就是央行到底负不负责金融稳定。当然在很多国家,微观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分开,因此与货币政策关系不是那么紧密。但是也有一些国家强调金融稳定的目标,应对金融危机,保持金融稳定成为一个内容。我们逐渐分设了证券业、保险(放心保)业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与此同时,我们成立了金融稳定局。一开始,我们就把金融稳定作为央行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认为它与货币政策有一定的协调关系。此外,中国还有一个事情就是改革发展。一些成熟、发展较好的国家,他们没有改革发展的任务。但是中国作为一个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一个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任务。我们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是和转轨是否有成效、转轨进入哪个阶段有关系。因此,央行把改革发展也作为央行的重要目标。
我们也说央行的多政策目标还不是货币政策目标,后者更窄一些。但是,有些工作又有联系。因此,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一个目标问题。大意是我们不能讲我们不关心这些目标,但是我们说美联储现在关心的这个两个目标,在当前阶段是一致的。因此我们也会说我们不能保证他,因此目标之间会有冲突和摩擦。如果说,在中国的多目标下,事情就会复杂,因为多目标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那么,一个目标有多个目标函数的话,那么他们究竟是一个线性的目标函数还是对数线性的目标函数。这个目标函数加权是怎样。你能不能给大家交代清楚说,这个事情是什么。虽然时间有限不能展开说,但是应该说中国人民银行坚持多目标函数,我们是有一套办法来考虑目标函数、多目标函数加权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