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出大宗商品市场正在向买方市场转换过程中,矿石定价权重也在向最大消费国中国倾斜,这不免给矿石的“中国价格”以更多想象空间。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亦已在现货贸易套保和金融服务中发挥价格指引和定价影响,助力矿石“中国价格”的形成,但考虑到国内钢铁业产能严重过剩盈利能力下降的现实,中国要在铁矿石定价方面真正施加影响力还有漫漫长途。
中国矿石指数应该可以在大矿商定价中推广,用中国指数在铁矿石贸 易中定价只是时间问题。不过目前的主流矿石指数如普氏指数、MB指数、Argus指数和TSI指数等不可能很快退出市场,中国的Mysteel矿石指数更 可能与其他主流指数一起合并定价。意义在于矿石国际定价体系中发出了最大的矿石用户--中国的声音,未来矿石价格亦将更充分反映中国市场的状况。这还取决于中国庞大的钢铁产能何时能脱下过剩的包袱,提升盈利能力,从而推动矿石市场从目前的紧平衡状态走向供大于求。
面对巨量的矿石进口和波动剧烈的汇率风险,、亦是中国钢厂期望在定价权转换中获得的主导权。汇率方面肯定影响很大,因为铁矿石进口对钢厂影响比较大,但中国钢厂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是以人民币来算成本。人民币贬值的话实际造成进口成本大幅提高,而最糟糕的是汇率风险少有对冲工具。前三季国内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严重亏损,加上汇兑损失大幅增加,1-9月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总额达281.22亿元人民币。其三季度净利因人民币贬值产生的损失高达20.4亿元。是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供需和价格的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但这种影响更多是被动影响,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中国需求演变成“中国价格”,寄望对大宗商品市场做出主动反应。
|